這個五月,我來到了鳳凰。
誤打誤撞住到了一個本地大媽開的客棧,閑暇時候和大媽聊天,聽了大媽說的很多有關(guān)鳳凰的典故,很有意思。
大媽告訴我現(xiàn)在鳳凰最老的建筑就是萬壽宮一帶的江西會館,以前鳳凰本地人除了沈從文,熊希齡這些名人家比較富裕,其他的有錢人都是江西人,因為江西人把他們的會館建在了鳳凰的龍脈上,是聚財?shù)奈恢,后來鳳凰人修了一座廟(庵),它的位置就像是貓頭鷹一樣緊緊地盯住江西會館,使得江西人的財富只能留在鳳凰,一旦帶著財富的船只出了鳳凰的水域,就會翻船(古時交通基本靠水路)。
其他鳳凰的老建筑都是后來重建的,因為大多都在文革時候被毀了,但鳳凰的幾個城墻算是保護(hù)地比較完好的老建筑了,主要是應(yīng)為它們曾經(jīng)要擔(dān)負(fù)起阻擋洪水的用途才幸免于難,而且北門是幾座城門中唯一有門的城墻,大媽說北門的大門是可以阻擋住洪水的,我路過北門的時候特地看了看它的大門,果真是很厚重的感覺,真是不可思議的人類的力量。
我是逢高必登的人,當(dāng)我看到鳳凰有座高塔時就向大媽打聽去的路,大媽就坐下來細(xì)心地給我畫地圖并聲情并茂告訴我八角樓的來歷。鳳凰附近有個麻陽縣,麻陽有座希望山,據(jù)說希望山很高很高(大媽也覺得那山真的好高),麻陽人特別驕傲,號稱麻陽的希望山離天只差三尺高,但鳳凰人不服氣了,它們合力修了現(xiàn)在的八角樓,而且樓頂有根很長的細(xì)細(xì)的針狀物,這下鳳凰人說他們的八角樓是直頂天的,大媽說的還有押韻,不過我卻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