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女書流傳地上江圩處江永縣北大門,距縣城13公里。1995年改鄉(xiāng)為鎮(zhèn)。全鎮(zhèn)轄15個行政村,44個自然村,約5000戶,19000余人,其中瑤族人口7574人,40%是瑤族。S325省道由北向貫穿其中。上古時期,這里是古越轄地,戰(zhàn)國初并為楚。百越文化和楚文化都留下了深厚的遺跡。加上都龐、萌諸兩山夾峙,珠江、湘江二水分流,瑤族、漢族民眾交錯等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社會因素,這里便形成了與湘方言和西南官話截然不同的土語,也養(yǎng)成了獨具特色的奇風(fēng)異俗:
婚姻:姑娘在婚前要做1—2年針織,當(dāng)?shù)厮追Q“女紅”,為自己,也為未來的家庭新成員做許多穿戴用品。締結(jié)婚姻一般要經(jīng)過四個程序:提親、合八字、為準、過門!疤嵊H”即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求親。即使男女青年相互私訂終身,男方也要請媒妁上門提親。而后,擇吉日讓媒人把男主人公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家,女方的父母再把女兒 生辰八字與男子的相對照,看相克還是相生,叫“合八字”。如八字相合,則男主人公要備彩禮擇吉日良辰,鼓樂喧嘩,送到女方家,叫“為準”,也叫“下定”。而后,待第二年的冬天“過門”!斑^門”要“坐歌堂”三天三晚。第一天叫“嘈屋”,也叫“愁屋”,女方家請來樂師和姑娘的歌伴7—10人,練習(xí)唱歌,并把第二天、第三天要唱的內(nèi)容一一列出,主唱和伴唱有明確分工。因為女兒要出嫁了,家人和友伴都依依不舍,內(nèi)心有難言的愁苦,故叫“愁屋”。第二天是“小歌堂”,要做一個通宵。女方要唱父母、兄弟、親友的恩恩怨怨,逐個唱到。有痛切傷心處,嚎淘大哭;高興歡心時,眉開眼笑,眾人同樂。第三天是“大歌堂”,主題是唱“離娘歌”。將要出嫁的姑娘,表達對父母親朋好友的依戀之情,家人好友也用歌對出嫁女以親切的祝愿和教誨,包括今后怎么做人做事,如何敬奉公婆和丈夫,如何料理家務(wù),勤儉持家,什么時候要回娘家門等等!白杼谩眻雒媸譄崃覊延^,歌堂里往往擠得水泄不通。這一系列的歌唱,有些要做成“女書”文本。
“賀三朝”:新娘出嫁后第三天,女友要接新娘回到娘家,叫“三朝回門”。女友來祝賀,都要有“女書”,按女書吟唱,叫“賀三朝”。現(xiàn)存“女書”作品中,裝禎最講究的都是“三朝書”。它的制作有尺寸規(guī)定。蕊頁9—15頁,只寫其中3—6頁,留下的空白給回門女續(xù)寫,書里還夾著五色絲線和剪紙圖案等。
“不落夫家”:已出嫁的女子,除節(jié)日喜慶丈夫?qū)3探右酝,婚后生育以前不能在夫家住。女子要在娘家直至有了身孕才去夫家。在娘家的時間,多是寫、唱“女書”和做“女紅”。
四月八“斗牛節(jié)”:未婚女子在農(nóng)歷四月初八日,相好的女友們要湊些米、油鹽、菜肴到野外去“打平伙”,帶著“女書”去吟唱,暢談美麗人生。因這一天,男人都趕著牛牯到野外去斗牛,因此,女子習(xí)慣也把她們的活動叫“斗牛節(jié)”。
六月六“吹涼”:這一天,已出嫁有了小孩的媳婦要回到娘家過六月,讀女書,女方家里要買些時鮮菜肴,做粽粑,買紙扇,接女兒回家過六月“吹涼讀扇”。這樣做的人家,他們的女兒就顯得“貴器”。
“結(jié)拜姐妹”:女子見與自己情趣相投的,便可以“結(jié)拜姐妹”,年齡不受嚴格限制。一般結(jié)拜的是單數(shù),如七個叫“七仙女”。一經(jīng)結(jié)拜,就經(jīng)常寫女書作品往來,加深感情。這種結(jié)拜要超過親威關(guān)系,還會延續(xù)行走2—3代人。
其它節(jié)日信仰: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女子結(jié)伴唱女歌。
二月初一趕鳥節(jié),女子回娘家過“朱鳥”,這樣會對雙方家庭都吉利。
三月清明祭祖墳,焚燒女書到墳前,讓已故前輩在陰間能知道后人對她的懷念。
宮哲兵教授深切懷念已故女書傳人高銀仙,在1998年清明工就仿效當(dāng)?shù)亓?xí)俗,用女書為她立了墓碑。
七月半鬼節(jié),出嫁女回門祭祖。
九月廟會砍牛祭神,出嫁女回娘家過“神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