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當前的位置 >>
主頁 >> 岳麓書院雨中情 |
岳麓書院雨中情
|
|
發(fā)布時間: 2006/11/11 12:02:29 閱覽: 2270次 來源:
張家界景點視頻 |
|
|
|
入秋以來的第一場雨,淅淅瀝瀝地下了起來。長沙岳麓書院內(nèi)密茂的樟樹、桑樹、銀杏、古槐也輕輕地落下幾片黃葉,似乎在告訴人們:秋天到了。 書院位于南岳七十二峰的尾脈——岳麓山下,故以“岳麓”為名。毛毛細雨中,山間濡滿清香,滿眼濕漉漉的綠,很是清爽。沿著幽雅的小徑緩緩上行,虔誠與莊重也一寸寸增長。叢林環(huán)抱深處,一座神態(tài)藹然的建筑靜處其間,古山門上赫然題寫著:“千年學府”。 據(jù)志書記載,這個占地兩萬余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創(chuàng)建于公元976年,至今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 舉步入院,大門兩旁一副對聯(lián)格外引人注目:“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它道出了這座歷經(jīng)滄桑的學府,以多么博大的襟懷,為中華文化的生存發(fā)展作出了貢獻。歷史上著名人物如王夫之、蔡鍔、楊昌濟、蔡和森、鄧中夏、謝覺哉等,都是從岳麓書院走向社會的。 雨漸漸大了起來。登高遠望,只見雨中的書院崇閣巍峨,層樓高聳,檐角飛挑,青瓦白墻,山色空。此景此情,使我禁不住朗誦起古人的詩句來:“教同化雨綿綿遠,泉似文瀾汩汩來! 講堂是書院的“心臟”。就是在這個講堂上,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張論學交流,舉辦了大型學術會講,時有“道林三百眾,書院一千徒”之美譽。歷代名家宗師也多會于此,傳道授業(yè),說古論今。遙想當年,天下學子,八方而來,席地而坐,凝神聽講,數(shù)千之眾,潛心求學。如此學習盛況,方造就人才輩出,成果豐碩! 經(jīng)講堂,過后屏,豁然開朗,眼前凸現(xiàn)一座偌大的御書樓。這座曾以收藏御賜圖書為主的古代圖書館,飽嘗劫難,屢毀屢建,今日得以完好。館內(nèi)珍藏著5萬余冊圖書,為海內(nèi)外學子教研使用。 從岳麓書院后門出,沿石徑行數(shù)百米,一座小亭名為“愛晚”。唐代詩人杜牧的名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給這座亭子增色不少。毛主席青年時代曾寓居岳麓書院,攜蔡和森、鄧中夏等在愛晚亭指點江山,議論國事。如今的“愛晚亭”三字,即為毛澤東題寫。當我得知愛晚亭與滁縣的醉翁亭、杭州的湖心亭、北京的陶然亭并稱為“中國四大名亭”時,更加深了對此亭的情感。亭內(nèi)秋風習習,亭外秋雨綿綿,好一個宜人的讀書時節(jié)! “三湘雋士講研地,四海學人向往中!庇曛袝海逍、明亮、舒坦。濃濃的文化氛圍,使書院大樹上的每一片樹葉都透散出油墨的香味;秀麗的文化意蘊,使書院池塘里的每一層漣漪都傳播著學術的波瀾。 雨中的岳麓書院,它的美是獨特的、永恒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