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興 墓
黃興墓位于云麓峰北側(cè)小月亮坪上方,座西朝東,俯瞰著英雄的長沙城。腳下湘江環(huán)繞,似依依羅帶滔滔北去,桔子洲綠草如茵,像長蛇蜿蜒江心。地勢開闊,“極目楚天舒”,襯出了先烈生前馳騁疆場,叱咤風云的壯烈氣勢和“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坦蕩豪情。
墓由花崗石建成,底座雙層方形,十分高大。底座上矗立著11米高的四棱形整塊花崗石墓碑,形狀如長劍直指云天!饵S公克強之墓》的碑文鐫刻在墓碑東向鑲嵌的紫銅板上。墓的四周有石柱和鐵欄圍護,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顯得非常莊嚴肅穆。
黃興(1874---1916),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原名軫,字廑午,又字克強,湖南善化(今長沙市黃興鎮(zhèn))人。華興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1907年起,先后參與指揮了欽廉防城起義、鎮(zhèn)南關起義、欽廉上思起義、云南河口起義和廣州新軍起義。1911年4月27日(農(nóng)歷三月二十九日)和趙聲領導廣州起義(黃花崗之役),親率敢死隊猛攻兩廣督署,威名顯赫。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fā),被推為革命軍總司令,在漢口、漢陽與清軍作戰(zhàn)。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1913年任討袁軍總司令,通電督師討袁,事敗去日本。1916年10月31日因積勞成疾,病逝于上海,終年42歲。1917年4月15日國葬于此。
黃興為推翻帝制、締造共和,歷盡艱險,戎馬半生。實為民國之開國元勛,功垂千古。
章太炎(炳麟)先生悼黃興挽聯(lián):
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
是評得一點也不為過的。
佇立于黃興墓前,仰望那形如長劍直指蒼穹的墓碑,耳際仿佛又響起了武昌首義的槍聲,聽到了黃興那聲震環(huán)宇的吶喊:
“驅(qū)除撻虜,恢復中華”
蔡 鍔 墓
蔡鍔墓位于黃興墓下,白鶴泉旁,周圍松柏環(huán)抱,十分清幽肅靜。
蔡鍔(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陽人。未滿13歲即已考取秀才,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入長沙時務學堂,從梁啟超學習。1900年參加自立軍起兵,失敗后留學日本士官學校。1904年歸國,先后在江西、湖南、廣西、云南訓練新軍。1911年(宣統(tǒng)三年)擢云南三十七協(xié)協(xié)統(tǒng)。武昌首義爆發(fā),與云南講武堂總辦李根源在昆明舉兵響應,建立軍政府,任云南都督。1913年被袁世凱調(diào)至北京,暗加監(jiān)視。1915年11月潛出北京,12月在云南組織護國軍起兵討袁,與袁軍激戰(zhàn)于四川滬州(今滬縣)、納溪,迫使袁世凱在一片倒袁聲中退出了歷史舞臺。袁世凱死后任四川督軍兼省長。因喉疾赴日本就醫(yī),于1916年11月8日不幸去世,終年34歲。1917年4月國葬于此。孫中山先生親筆書寫挽聯(lián),悼蔡將軍:
平生慷慨班都護,萬里間關馬伏波。
把將軍比作投筆從戎的班超和東漢的伏波將軍馬援,足見將軍功績,可標青史。 瞻仰蔡將軍,便不能不想起小鳳仙的故事。當年,一部《知音》的電影,一曲“高山流水覓知音”的主題歌,將蔡將軍與紅塵知己小鳳仙的愛情悲劇渲染得淋漓盡致,贏得不少癡情男女的淚水。我至今還記得小風仙在得知將軍病逝日本的噩耗后,毀琴謝知音的悲壯畫面:
“山青青,水依依……一聲聲如泣如訴,如悲啼!痹谶@凄涼哀怨的歌聲中,一艘小船載著悲痛欲絕的小鳳仙腸斷天涯,漸漸遠去。
當然,這故事帶有演義的成份。但它無疑給將軍的戎馬生涯增添了不少傳奇浪漫的色彩,展示了將軍風流倜儻的儒將風度!盁o情未必真男子”,將軍的兒女私情絲毫無損將軍的偉岸形象。
一陣清風吹來,松濤涌動,發(fā)出陣陣嗚咽,像是小鳳仙在如泣如訴的吟唱:“將軍拔劍南天起,我愿作長風繞戰(zhàn)旗”……
陳天華、姚宏業(yè)合墓
岳麓山上有幾座合墓,陳天華、姚宏業(yè)墓就是其中之一。墓建在麓山寺的左后方,分冢共塋,各以花崗石砌成石棺,并列于墳塋之內(nèi),外以石砌圍護。因碑上有“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字樣,想來碑石應為葬后而立。墓前另有民國辛酉年(1921年)曾繼悟等人為頌揚烈士偉業(yè)而刊刻的碑文。
陳天華(1875--1905)湖南新化人。姚宏業(yè)(1883--1906)湖南益陽人。二烈士均因憂憤國事,感傷時弊而先后在1905年12月8日和1906年清明日,一于日本蹈海自盡,一于黃埔江投江而歿。陳烈士死時年僅30歲,姚烈士更年輕,“僅二十有四”。
當年,兩烈士分別蹈海、投江的書生意氣,震聾發(fā)聵,引起了國人的強烈反響。1906年5月23日,二烈士遺骸運抵長沙,民眾不顧當局阻撓,于29日(陰歷閏四月初七日)公葬二烈士于岳麓山“以彰義烈”。是日,長沙全城學生出動,送葬隊伍幾萬人,長達10余里!八驮釋W生皆著白色制服,自長沙城中觀之,全山為之縞素”!扒宄偌澫虨閷倌,以為民氣伸張至此,其禍至足以淪宗社”。
陳天華是辛亥革命前著名的革命宣傳家,著有《猛回頭》和《警世鐘》兩本通俗小冊子鼓吹革命!澳汗某跨姟本褔恕K凇睹突仡^》中寫道:“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壓制我,眾漢人,拱手降洋!痹凇毒犁姟分,則以激昂飽滿的愛國熱情,鼓勵人們起來和洋人侵略者作斗爭。他大聲疾呼:“洋兵若來,奉勸各人把膽子放大,全不要怕他……齊把刀子磨快,子藥上足,同飲一杯血酒,呼的呼,喊的喊,萬眾直前”,殺退侵略者和漢奸走狗,達到“改條約、復政權,完全獨立”的革命目的。為后來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滿清政府,起到了先期的輿論宣傳作用。正如烈士墓前刊刻的碑文所稱贊的:“民國與孫、黃、譚、宋取其果,而先生實種其因。上以媲美于古之清流,下以啟文化運動之先聲”,“先生之死浩氣長存”。
斗轉(zhuǎn)星移,時光流逝,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去。但烈士當年為國人敲響的“警世鐘聲”,至今仍在天地間回蕩。
五 輪 塔
岳麓山公園的五輪塔曾在文革時期遭到破壞,為恢復其原貌,日前經(jīng)過專家們的精心設計和修復,五輪塔已游客們?nèi)骈_放。
五輪塔位于岳麓山愛晚亭一側(cè)的山腰上,是為紀念北伐陣亡將士于1924年修建的,但在文革期間慘遭破壞。這座五輪塔有十一米多高,完全是按照原貌進行的修復的,很多地方還保留下了以前的痕跡。更具保留價值的是,這座紀念塔也是國內(nèi)唯一的一座五輪塔。
將 士 公 墓
位于岳麓山赫石坡岳王亭上方?谷諔(zhàn)爭期間三次長沙會戰(zhàn),由三湘子弟組成的陸軍第73 軍于長沙外圍抗擊日軍。該軍所屬暫編第5師師長彭士量及將士,第77師、193師、50師及軍司令部直屬部隊眾多官兵壯烈殉國。1946年春,最后一任軍長韓俊指令專人督修公墓于此。公墓由忠義觀、陵墓、墓碑、石階、墓廬等部分組成,均以花崗石鋪砌。從山坡下到墓區(qū)約百余米臺階石級。墓呈正方形,二級基座,墓座居中,墓碑方柱平頂,立于其上,正面向東,中刻楷書:“陸軍七十三軍抗戰(zhàn)陣亡將士公墓”,另一面碑詞“精神不死”為蔣介石所書。碑陰及兩側(cè)分別刊“凜冽萬古”,“碧血丹心光耀天地”,“名山忠骨萬古長存”。墓后為存放陣亡將士骨灰處。門洞三個,中門上額題名“忠義現(xiàn)”,兩側(cè)對聯(lián):
忠昭大麓;義塞蒼冥。
左側(cè)門題名“義履”,右側(cè)門題名“仁蹈”。忠義觀由陣亡將士骨灰按部隊番號分別安放。墓后山上多層排列著73軍所屬官兵之墳。由于公墓年久失修,破損嚴重。2001年經(jīng)長沙市政協(xié)委員提案,市政府撥款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