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天門山——一個被珍藏的神話
信息來源:張家界旅游指南網 瀏覽次數: 發(fā)布時間:2012/6/12 9:32:41
沿密云水庫一路北行,經過黑龍?zhí)叮┻^兩個山洞和一座橋,就到了京都第一瀑景區(qū)。驅車進門后,前行500米,便是進入天門山的山門了。
神話天門山
“天門”位于天門山主峰,又稱“扁擔眼”,海拔800余米、高60米、寬40米、長150米,呈斜坡狀。每天早晨,太陽巨大的光柱從天門洞中照射出來,這就是有名的“天門神光”。光柱移動得很快,每分鐘光柱所照射的位置都不一樣。在別的地方,人們感覺不到地球的轉動,在這里能體會到“坐地日行八萬里”的奇妙。每月農歷13日至17日,月亮仿佛是一面銀鏡懸掛于天門中間,謂之“天門懸月”。此處的這兩個奇特景觀全國罕見。
關于天門山的來歷,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很久以前,所有的大山都在關外東北,住在那里的人們?yōu)榱松,開山造田,長年不止。人們開山不止的精神感動了天帝,天帝便命夸娥氏的兒子大力神把山背到南方去填大海。大力神領了天帝旨意剛出來,正碰上嫦娥的婢女來找他,說嫦娥有急事叫他馬上去。正在左右為難之際,二郎神從外面進來,大力神和二郎神交情甚好,便把移山的事托付給二郎神,自己匆匆地去見嫦娥了。
二郎神受朋友之托,知道御旨不可違,趕忙拿起扁擔駕云到關外,挑起山就走。走到半路,眼看扁擔就要斷了,便把山放下來,二郎神這一放不要緊,神州大地便出現兩個著名的天門山,南天門山在湖南張家界早已聞名,而北天門山一直不為外人所知。
傳說歸傳說,天門山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北京地質工程設計研究院齊如明院長和李懷永總工程師等人經過實地考察,揭開了“天門”的成因:天門山為花崗巖,形成于1.2億年。在漫長的地質過程中,由于受雨水侵蝕、風蝕和植物根劈等作用,天門所在的崖壁下部巖石裂隙越來越大,巖塊間穩(wěn)定性遭到破壞,在自重力作用下發(fā)生滑塌,這樣頂部就保存下來,形成了北方罕見的穿山巖洞奇觀。
奇景扁擔溪
天門山為南北走向,屬于云蒙山余脈,山腳下有一條小溪。水清清涼涼的,寸把長的小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甩著尾巴。
這條小溪是有名的扁擔溪,也是天門山一大奇觀。因為許多河水都向東流,而扁擔溪的溪水卻向北流。扁擔溪又稱鴛鴦溪,全長3公里,由天門山泉水匯聚而成,溪水四季不斷。溪邊綠樹成陰,溪水中的小魚就是天門山特有的魚種——天門山草魚。
扁擔溪中有塊饅頭狀的巨石,旁有一處冬暖夏涼的泉水。冬季溫泉被一層霧靄籠罩著,村里的人都到溫泉邊來洗衣服。溫泉水流到扁擔溪里,所以扁擔溪以溫泉為界,向上的扁擔溪水冬季結冰,向下的則不結冰。一條溪水兩景色,所以扁擔溪又稱鴛鴦溪。
這條小溪為什么叫扁擔溪?傳說二郎神從關外擔來大山放下后,看到峽谷里光禿禿的一片,沒有生機,覺得太可惜了。忽然他看到放在身邊的扁擔,于是他將扁擔向天空中一拋,扁擔便落到山谷里,一條清涼的小溪便出現了。
山中小村落
沿著小路溯溪而上,方石潭、三石潭、月牙潭等十幾個小潭散落其間,仿佛鑲嵌在扁擔溪中閃亮的珍珠。一個小時后,一個小村落呈現在眼前,這就是“鄭家”。八九戶人家臨扁擔溪而居,石頭房、石碾子、石院墻散落在山間,小山村睡著了,靜得如一幅水墨畫。
穿過“鄭家”,走完扁擔溪旁剩余的一小段路,向左一轉,便是上山的路,從山腳下望上去,雄偉壯觀的天門嵌于萬丈絕壁之上,滿山的怪石有的像大佛的肚子,有的像展翅欲飛的蒼鷹……山坡上長滿了鵝耳櫪樹。山路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在燦爛地開放,迎接著遠來的游客。
沿著登山步道,終于到了天門的門前。從天門望上去,藍藍的天空上飄著白云。踩著300多級鐵質的天梯爬上天門,陣陣涼風撲面而來,真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山上風很大,山頂的紅旗翻卷在風中。站在天橋上,古老的長城和密云水庫盡收眼底。
相關文章
網友評論
聯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