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湖南張家界
信息來源:張家界旅游指南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發(fā)布時間:2012/6/12 8:47:40
張家界,相傳漢代留侯張良隱居于此而得名。本世紀(jì)50年代,當(dāng)?shù)卣趶埣医缃▏鵂I林場。70年代末,張家界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奇觀被世人發(fā)現(xiàn),得以開發(fā)。1982年9月25日,國家計委行文,將林場所屬范圍定名為“張家界森林公園”。張家界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與一脈相連的索溪峪、天子山、楊家界三大自然保護區(qū)組成武陵源,是張家界的核心景區(qū)。武陵源地處武陵山脈中段;武陵山脈則橫亙湖南、湖北、貴州、四川等省。唐詩人王維曾有詩云:“居人共住武陵源,還以物外起田園!1984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視察此地時將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大風(fēng)景區(qū)命名為“武陵源”。1988年成立大庸(現(xiàn)更名張家界)地級市時,特設(shè)武陵源縣級行政區(qū),方圓369平方公里。
武陵源境內(nèi)巖溶地貌發(fā)達,石英砂巖峰林峽殼地貌發(fā)育更為世界罕見。1988年10月,國務(wù)院公布武陵源為國家級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1992年12月7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批準(zhǔn)將武陵源作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國內(nèi)外專家學(xué)者贊譽武陵源是“大自然的迷宮”和不可思議的“地球紀(jì)念物”。《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lián)盟技術(shù)評價報告》中指出:“武陵源在風(fēng)景上可以和美國西部的幾個國家森林公園及紀(jì)念物相比。武陵源具有不可否認的自然美。因她擁有壯麗而參差不齊的石峰、郁郁蔥蔥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
2004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zhì)公園。地質(zhì)公園包容了砂石山峰林、方山臺寨、天橋石門、障谷溝壑、巖溶峽谷、巖溶洞穴、泉水瀑布、溪流湖泊和沉積、構(gòu)造、地層剖面、石生物化石等豐富多彩的地質(zhì)遺跡。其千姿百態(tài),變幻莫測的地貌景觀,包存幾乎沒被擾動的原始自然狀態(tài)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生態(tài)系統(tǒng)。
張家界市自開發(fā)以來,已基本形成水運、陸路、航空三位一體的交通網(wǎng)絡(luò),進出十分便捷。程控、微波通信隨時可直撥世界各地。風(fēng)景區(qū)有配套的黃獅寨索道、天子山索道、百龍?zhí)焯、觀光小火車、索溪水庫及其水上娛樂中心、民俗文化村、購物中心等服務(wù)項目正抓緊籌建和施工。
流水侵蝕地貌
在市域另一個突出的表現(xiàn)是由于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來不及將河流拓寬,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峽谷。河的谷底極竄成線形,兩壁陡峻,灘多水急。張家界市澧水源頭、婁水上游、茅巖河段,就是這種河谷地貌。
喀斯特地貌
近年來學(xué)術(shù)界也稱巖溶地貌,也是張家界地貌的另一突出的特點。約占全市面積百分之四十左右,且種類,不論地表、地干,其堆積物均發(fā)育齊全,是我國湘西北喀斯特地形發(fā)育地區(qū)的一個組成部分。桑植縣、慈利縣大部,武陵源區(qū)、永定區(qū)東南部是這一地形發(fā)育的地區(qū)。地表喀斯特地形的溶溝、溶槽、石芽、干谷、石丘、石陵市內(nèi)各地可見,唯石林在市區(qū)少見,在天門山風(fēng)景區(qū)能見到一些單個石柱,但很少成林。湘西北地區(qū)只有在自治州花垣縣小排吾一地,有一片石林,俗稱“石欄柵”,頗引人注意,也吸引了不少游人學(xué)者觀光考察。
地下喀斯特溶洞、喀斯特堆積物形態(tài)。在張家界,更是堪稱一絕。其溶洞規(guī)模,桑植縣的九天洞能列入世界洞穴學(xué)會會員洞,也真不愧為亞洲地一洞的響亮稱號,可見不是一般。九天洞和位于武陵源區(qū)的黃龍洞,是張家界地下喀斯特地形的代表。它們集溶洞、溶洞河、暗河、落水洞、漏斗為一體。其洞內(nèi)喀斯特堆積物,石鐘乳、石筍、石柱更是千姿百態(tài),變化萬千,可以說,想什么,像什么,極大地拓展了游人想象的空間,往往使人很難找到恰當(dāng)?shù)脑~匯和語言來贊美她。
張家界市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武陵山脈自貴州云霧山分支入張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來鳳龍山入市轄桑植縣歷山,桂英山,青龍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紅溪山,朝天山,青巖山,茅花界。南支行于澧水,沅水之間,有七星山,崇山,天門山,延入慈利縣的大龍山,天合山。三支均到東到洞庭湖沖積平原而消失。
張家界市境內(nèi)山巒重疊,地表起伏很大,最高點海拔1890.4米,最低點海拔75米。張家界,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張家界的山大多是拔地而起山,山上峰峻石奇,或玲瓏秀麗,或崢嶸可怖,或平展如臺,或勁瘦似劍。張家界,既有千姿百態(tài)的巖溶地貌奇觀,又有舉世罕見的砂巖峰林異景。
武陵山脈
盤踞湖南的西北角,屬云貴高原云霧山的東延部分,山系呈北東向延伸,弧頂突向北西,新華夏構(gòu)造帶之隆起,海拔在1000米左右,峰頂保持著一定平坦面,山體形態(tài)呈現(xiàn)出頂平,坡陡,谷深的特點,最高峰壺瓶山海拔2098.7米。武陵山脈山原土地地貌發(fā)育自關(guān)向南分為3支。北支:分布于湘、川、鄂邊境的八面山、八大公山、青龍山、東山峰、壺瓶山;中支:沿澧水干流北側(cè),有天星山、紅星山、朝天山、張家界、白云山等;南支,從貴州省境延伸過來,進入湖南省有臘爾山、羊峰山、天門山、大龍山、六臺山等,為武陵山脈的主脈,是澧水與沅水的分水嶺。上述三支山脈均消失于洞庭湖平原。武陵山脈縱貫湖南省西部,成為東西交通的屏障,但局部地段有較低的山隘、如洞口等地,構(gòu)成東西交通的通道。
天門山
天門山古稱云夢山,又名玉屏山。坐落在張家界市區(qū)以南10公里處。公元263年,因山壁
張家界天門山崩塌而使山體上部洞開一門,南北相通。三國時吳王孫休以為吉祥,賜名“天門山”。天門洞,位于海拔1260多米的絕壁之上,門洞高131.5米,寬57米,深60余米。據(jù)地質(zhì)專家考證,門洞中央系東西巖層向斜的交匯處,因擠壓而導(dǎo)致巖石破碎崩塌,最終于263年形成門洞。天門山海拔1517.9米,因與山下市區(qū)相對高差達1300多米,故尤顯偉岸挺拔,其天際線之美,堪為山的典型。
天子山
天子山位于武陵源境內(nèi)北部,它東自深圳閣起,西至將軍巖止,綿延近40公里。南邊張家界,東南與索溪峪相接,屬開展陵源三大景區(qū)之一。天子山面積67平方公里,最高點昆峰海拔1262米,最低占領(lǐng)泗南峪海拔534米,天子山地處開展陵源腹地,地勢高,四面都可觀景,具有授視線長,畫面寬闊,景層豐富等特點有人評價:"誰人識源",她峰多、峰高、峰剞,真是峰外有峰,峰中有峰。天子山素有"云霧、月霞百、日、冬雪四大剞觀。
楊家界
楊家界地處張家界市以西,北鄰天子山,西抵袁家界,離張家界森林公園只有十公里,屬武陵源中湖鄉(xiāng)管。海拔1000多米,險特、雄奇的懸崖陡壁,屬張家界四大核心旅游景點之一,其中烏龍寨、空中走廊、三道鬼門關(guān)、土匪窩等景點已列入張家界經(jīng)典游覽線路。
八大公山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qū)距桑植縣城85公里,雄踞武陵山脈北端,澧水源頭,其主峰斗篷山海拔1890米,為武陵山之巔,景區(qū)由斗篷山、杉木界、天平山五大林區(qū)組成,總面積4.49萬公頃,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是中國長江南部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原始森林。
袁家界
袁家界位于杉刀溝北麓,地處張家界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核心,海拔1000余米,四周陡壁懸崖,矗立在武陵山區(qū)之中,恰似乎地突起高臺。是以石英巖為主構(gòu)成的一座巨大而較平緩的山岳。
黃石寨
黃石寨亦名黃獅寨,原名黃絲寨,黃氏寨。因古有一道人名叫黃石公在此隱居而得名,是張家界旅游區(qū)的精華,向來有"不登黃獅寨,枉到張家界"之說。它海拔1200多米,由諸多的懸崖峭壁共同托起而形成的一塊南高北低的臺地,面積16.5公頃。其主要景點有:天書寶匣、定海神針、南天一柱、金海探龜?shù),是張家界美景最集中的地方,同時也是張家界最大的凌空觀景臺。
金鞭溪
金鞭溪是天然形成的一條美麗的溪流,因金鞭巖而得名。溪水彎彎曲曲自西向東流去,即使久旱,也不會斷流。走近金鞭溪,滿目青翠,連衣服都映成了淡淡的綠色。流水潺潺,伴著聲聲鳥語,走著走著,忽然感到一陣清涼,才覺察有微風(fēng)習(xí)習(xí)吹過,陣陣襲來的芬芳使你不由得駐足細細品味。清澈見底、纖塵不染的碧水中,魚兒歡快地游動,紅、綠、白各色卵石在水中閃亮。陽光透過林隙在水面灑落斑駁的影子,給人一種大自然安謐靜美的享受。
金鞭溪因流經(jīng)金鞭巖而得名,全長5700米,穿行於絕壁奇峰之間,溪谷有繁茂的植被,溪水四季清澈,被稱為“山水畫廊”、“人間仙境”。有詩贊曰:“清清流水青青山,山如畫屏人如仙,仙人若在畫中走,一步一望一重天”。途中你會看到點歌臺,那里有土家姑娘時刻準(zhǔn)備為游人唱民族歌曲,只要付十元錢她們就會為你引吭高歌,當(dāng)然,如果你不想花這個錢,也可以在一邊聽聽別人點的歌,聽完后走人。
十里畫廊
金鞭溪金鞭溪沿線是武陵源風(fēng)景最美的地界,從張家界森林公園門口進入后,往前步行300米左右就是金鞭溪的入口,全溪長5.7公里,穿行在峰巒幽谷云間,溪水明凈,跌宕多姿,小魚游弋其中,溪畔花草鮮美,鳥鳴鶯啼,人沿清溪行,勝似畫中游。
金鞭溪穿行于深壑幽谷之間,溪的兩邊千峰聳立,高入云天,樹木繁茂,濃蔭蔽日,這兒溪水潺潺、琉璃飛瀑,奇花異草與珍禽異獸同生共榮,構(gòu)成極為秀麗、清幽、自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被稱為“世界最美的峽谷”,“最富有詩意的溪流”。
生物資源
張家界是生物資源的寶庫,區(qū)內(nèi)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屬850種,脊椎動物146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植物56種,國家級保護動物40種。珍奇樹種有銀杏、珙桐、紅豆杉、櫻花等;名貴藥材有靈芝、天麻、何首烏、杜仲等;珍稀動物有娃娃魚、獨角獸、蘇門羚、華南虎、云豹、獼猴、靈貓等。
森林資源
張家界市森林資源豐富,全市有林業(yè)用地面積1012畝,占71%。森林覆蓋率達64.61%,名列全省第一。城市實施了“美化、亮化、凈化”工程,人均擁有綠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態(tài)旅游區(qū)、國際度假區(qū)。
風(fēng)土人情
哭嫁
土家姑娘的結(jié)婚喜慶之日是用哭聲迎來的。新娘在結(jié)婚前半個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土家人還把能夠唱哭嫁歌,作為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biāo)志?藜薷栌小翱薷改浮、“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頭”、“哭戴花”、“哭辭爹離娘”、“哭辭祖宗”、“哭上轎”等等。哭嫁,源于婦女婚姻之不自由,她們用哭嫁的歌聲,來控訴罪惡的婚姻制度。今天,婚姻自由了。土家族姑娘在結(jié)婚時也還要哭嫁,但現(xiàn)在的哭嫁僅是一種儀式罷了。
哭嫁歌
《哭嫁歌》,是土家族的習(xí)俗民歌。姑娘在出嫁前一個月里,要唱《哭嫁歌》,用歌聲來訴說土家族婦女在封建買辦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運和對自己親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按照習(xí)俗,姑娘要哭唱七天到半月,最多的要哭唱一個月,直到姑娘的聲音哭嘶啞為止。
《哭嫁歌》的哭唱形式程序則根據(jù)出嫁的進程來劃分的,分為:“一人哭唱”和“兩人哭唱”兩種,“一人哭唱”即姑娘哭泣訴自己的命運、哭唱祖宗、父母的養(yǎng)育恩情、兄嫂姐妹的情誼、以及哭訴封建婚姻和媒人的可惡可恨的欺騙行徑等。如“哭父”:
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為我苦費心,爹的恩情說不盡,提起話頭言難盡。一怕我們受饑餓,二怕我們生疾。蝗麓┐鞅热顺,披星戴月費苦心。四怕我們無文化,送進學(xué)堂把書念,把你女兒養(yǎng)成人,花錢費米恩情深。
一尺五寸把女盤,只差拿來口中銜;艱苦歲月費時日,挨凍受餓費心腸!女兒錯為菜子命,枉自父母費苦心;我今離別父母去,內(nèi)心難過淚淋淋!為女不得孝雙親,難把父母到終身;水里點燈燈不明,空來世間枉為人!
還骨種
土家族實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有姑舅表婚和填房婚之俗。姑舅表婚,又稱“還骨種”,在土家族中比較普遍,有“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之說。
填房婚
填房婚,是指兄亡收嫂、弟亡圓房之俗,這是一種強迫婚姻,建國后被強令禁止。
同姓婚規(guī)
土家族在同姓為婚的問題上十分謹慎,僅限于同姓不同宗或五服以外的通婚,五服以內(nèi)通婚為大逆。事實上,到現(xiàn)在為止,即使是符合土家婚規(guī)的同姓婚姻,也還是不能為大多數(shù)土家人認同。
土家族歷史上的婚姻是比較自由的,男女雙方經(jīng)過自由戀愛,征得雙方父母同意,即可結(jié)為夫妻。在恩施石窯、大山頂?shù)鹊,有“女兒會”的?xí)俗,即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過“女兒會”,自由戀愛,結(jié)為終身伴侶。改土歸流后,土家族被迫實行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包辦婚姻,清乾隆《鶴峰縣志》載:“至于選婿,由祖父母、父母主持,不必問女子愿否。如女子無恥,口稱不愿,不妨依法決罰,一與聘定,終身莫改!
趕年
土家族團聚過年有其獨特的習(xí)俗:若臘月大則二十九過年:臘月小則二十八過年。土家人把提前一天過年稱之為“趕年”。
命字
命字:俗稱取號,男子多用朱漆金字木匾迎親,迎親前一日,親友鳴鼓奏樂將木匾送至新郎家中。父親率新郎拜領(lǐng),謂之拜號匾,拜畢將匾懸掛于堂壁,謂升號匾。升號匾要三吹三打,鳴炮奏樂。鳴炮后,設(shè)筵堂中,挑童子九人加新郎共十人,叫做“陪十兄弟”,并且稱十人中新郎為“狀元郎”。
九子鞭
九子鞭又叫“天神鞭”,流行于漢、白、土家各族民間,尤以白族人民最為喜愛,他們把幸福、吉祥寄托于神靈,為取悅神佑,伐深山紫竹,竹頂開孔,內(nèi)置九枚銅錢,鞭長約1米到1.5米左右,大小以本人手握為適,飾以花穗赤綢,紫里帶紅,十分醒目。打九子鞭既可獨舞,又可群舞,少則一人,多則上百。表演者手握鞭桿,伴著嗩吶不停舞動。方法有單手拍,雙手舞花,盤繞。時而在腳外側(cè)或內(nèi)側(cè)拍打,時而又在肩上臂上輕敲,動作優(yōu)美而粗獷。鞭桿舞動,古錢相擦,發(fā)出的響音富有韻律節(jié)奏,頗為動聽。動作有“天女散花”、“姊妹相會”、“雪花蓋頂”、“攔門左右”、“螃蟹夾草”等。
土家祭祀
土家人祭土地神,是為了祈求作為一方之主的土地神保佑五谷豐登和六畜興旺,也保佑一村人平安、驅(qū)邪護村。土家人對土地神十分虔敬,凡土家族地區(qū)每村每寨都有一個或多個土地廟,隨處可見。土地廟形式多種,有用大理石精心搭建的,也有用四塊粗毛板搭建的簡易廟或依山洞巖屋而建的土地廟。
高花燈
高花燈是流行于永定沅古坪一帶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時,十二人至十四人不等。配有鑼、鈸、嗩吶、鼓等樂器。每人手中拿一盞紙扎燈籠,內(nèi)點蠟燭兩根,頂扎一木偶像,用五色紙剪成戲文故事如“八仙”、“瓦崗寨”,“梁山英雄”之類。高花燈表演有一套程式,要求東起西落,進一個“半邊月”,出一“月團圓”,舞個“太極圖”。亦可進民房表演,叫“愿燈”,多為祝福、還愿或為某家喜事湊趣。打吆喝、打口哨則只能到戶外表演,叫“眾燈”,是讓大家看的。
擺手舞
擺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響的大型舞蹈,帶有濃烈的祭祀色彩。歌隨舞而生,舞隨歌得名。擺手舞又名“社巴”,整個活動以祭典舞蹈、唱歌等為表演形式,以講述人類起源,民族遷徙,英雄事跡為內(nèi)容。祭禮儀式畢,由“梯瑪”或掌壇師帶領(lǐng)眾人,進擺手堂或擺手坪跳擺手舞,唱擺手歌。土人作戰(zhàn)前跳此舞以助長士氣。擺手舞分單擺、雙擺、大擺手、小擺手數(shù)種。跳擺手舞擊大鼓、鳴大鑼,氣勢宏渾壯闊,動人心魄。舞蹈時雙手呈同邊擺動,踢腳擺手,翩躚進退,成雙成對,意境生動。擺手舞不僅是民間一種娛樂和健身性質(zhì)的體育活動,亦是舞臺上獨樹一幟的藝術(shù)奇葩,正是“擺手堂前艷會多,攜手聯(lián)袂緩行歌。鼓鑼聲雜喃喃語,裊裊余音嗬囈嗬。”
三棒鼓
三棒鼓,唐代稱三仗鼓,約于明代傳入本境,并逐漸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shù)形式。每年春節(jié),藝人們結(jié)伴走村串寨拜年,表演對象不分貧富,戶戶必到。如遇貧寒之家,表演者將別家贈送的禮品相送,意在人人過節(jié)歡喜。充分體現(xiàn)出土家人熱情好客,心地善良的民族性格。對加強民族間團結(jié)有一定的作用。三棒鼓通常由三至五人組成,一人擊鼓唱詞,一人鑼鼓配樂,一人;ò簟;ò羧,長一尺,舞者左右各執(zhí)一根,將另一根拋在空中,左右開弓,擊打空中花棒使之不落地。也有以刀代棒,以五刀代三棒的技藝。鋼刀在空中歡跳,銀光閃閃,左右穿梭。技藝高強者,突然把刀拋得極高,來一個騰空飛腳,轉(zhuǎn)身外擺,繼續(xù)接刀上拋,令人眼花繚亂,不禁稱絕。打三棒鼓,通常有“鬧春耕”、“收割打場”、“慶豐收”、“拜年節(jié)”四套,分“鯉魚跳龍門”、“玉女穿梭”、“板巖漂灘”等項目。打三棒鼓技巧性強,表演時需高度集中,用力適當(dāng),貫通一氣,并與演唱者默契配合。
六月六
“六月六”是人們?yōu)榱思o(jì)念明朝土家英雄覃垕王遇難而舉行的祭奠活動。
這一天的上午,成千上萬的土家兒女身著節(jié)日的盛裝、分別組成不同形式的祭奠。
趕尸
趕尸是傳說中可以驅(qū)動尸體行走的法術(shù)。屬于苗族蠱術(shù)的一種,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蠱有黑巫術(shù)和白巫術(shù)之分,趕尸屬于白巫術(shù)。
趕尸的人是一個身穿道袍的法師,無論尸體數(shù)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趕。法師不在尸后,而在尸前帶路,不打燈籠,手中搖著一個攝魂鈴,一面走一面敲鑼,使夜行人避開,有狗的人家把狗關(guān)起來。尸體在一個以上時,即用草繩把他們聯(lián)系起來,每隔六七尺一個。夜里行走時,尸體都帶著高筒氈帽,額上壓著幾張畫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路上有“死尸客店”,這種神秘莫測的“死尸客店”,只住死尸和趕尸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門一年到頭都開著。因為兩扇大門板后面,是尸體停歇之處。趕尸匠趕著尸體,天亮前就達到“死尸店”,夜晚悄然離去。尸體都在門板后面整齊地倚墻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里停上幾天幾夜。
其它
土家族在改土歸流前,有“背婚”之俗,即新娘由其親屬背負到男方;改土歸流以后,新娘由其親屬背到大門,然后坐轎或步行。無論坐轎或步行,都要穿露水衣。土家族迎親時的攔門禮獨具特色。土家族青年男女結(jié)婚時,男女雙方各請一位能說會道的人當(dāng)總管,男方總管(也稱路督管)率領(lǐng)迎親隊伍到女方迎親,女方要在大門外擺一張桌子,雙方總管對歌或?qū)Π。如果男方總管唱嬴了或講嬴了,就把桌子搬開,讓他進大門;如果男方總管唱輸了或講輸了,則要從桌子下面爬過去。
土家族新郎、新娘拜堂以后,雙方要同奔洞房,搶坐新床,俗稱“奪床”。其坐床習(xí)慣通常是男左女右,以床的中線為界。有心計的新娘,常搶坐在床的中線上,以象征未來在家庭中地位。新郎亦不甘示弱,盡量把新娘擠到線外,彼此互不相讓,直到新郎把新娘的蓋頭揭開后,新娘嫣然而笑,奪床就此結(jié)束,然后夫妻共飲交杯酒。土家族青年男女婚后三日回娘家,俗稱“回門”,一般當(dāng)日返回。
張家界四奇:聲、月、影、光
奇聲:在張家界的神堂灣旅游,你會發(fā)現(xiàn)灣內(nèi)深不見底,神秘莫測。更令人驚奇的是,只要人走近灣邊,耳際便會隱隱約約響起敲鑼擊鼓、人喊馬嘶的聲音,似有千軍萬馬正在鏖戰(zhàn)。
奇月:每逢春夏季的農(nóng)歷月中,久雨初晴的晚上八九點鐘,在天子山月亮埡看到的圓月是紅色的,就像早晨初升的太陽,血紅血紅,發(fā)出紅色的光環(huán),把賀龍公園、石家檐、神堂灣一帶照得通紅,這種現(xiàn)象可持續(xù)一個多小時。
奇影:如果你沿金鞭溪源上游覽,在秋高氣爽、晴空萬里時,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你的影子會由一變二、由二變?nèi),人動影隨,任你前進后退,左跑右竄,跟隨你的始終是三個影。
奇光:茫茫西海是一個奇特的石林世界,石峰數(shù)以千計。在神堂灣與賀龍公園之間,有一根高達200米的石柱,石柱頂部的兩個石峰之間嵌著一塊小石頭。這塊神奇的石頭和石峰每年發(fā)一次光,亮光就像燒電焊那樣,火花四射,光芒可照亮神堂灣一帶。
張家界的十大絕景
1.神鷹護鞭
2.御筆峰
3.采藥老人
4.仙女散花
5.將軍巖
6.天下第一橋
7.西海石林
8.神兵列隊
9.仙女照鏡(寶峰湖景區(qū))
10.定海神針(黃龍洞景區(qū))
紅色旅游
賀龍故居賀龍紀(jì)念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紀(jì)念館
魅力湘西大劇院
張家界魅力湘西大劇院創(chuàng)立于2001年,歷經(jīng)七年的發(fā)展,已成為全國著名旅游文化演出實體,湘西民族特色鮮明,在大陸、港澳臺等華人地區(qū),乃至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地都享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能容納1080人的演藝場——魅力湘西大劇院,座落于風(fēng)景秀美、奇峰聳立的張家界武陵源風(fēng)景名勝區(qū)內(nèi),古樸典雅,民族風(fēng)味濃厚,與周邊自然景觀相得益彰。
張家界土特產(chǎn)
蕨粉
采用山間野生蕨提煉加工而成,具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富含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及鈣、鐵、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侗静菥V目》記載:蕨具有降脂減肥、美容美顏、健脾胃、增強機體免疫等功效。蕨粉對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具有食補食療雙重功效。
葛根粉
葛根粉由葛的根部制作而成,葛屬豆科多年生藤植物,生于深山叢林。葛根粉具有清熱解毒、祛火醒酒、健脾防暑等用處。食用方法:取蕨粉25克左右,先用少許涼開水均勻溶解,再沖入沸水快速攪拌成水晶膠狀(或直接置于鍋中加熱),再依個人口味加入白糖、食鹽等即可食用。
巖耳
巖耳生在張家界海拔一千米以上的石英砂巖峭壁之上,靠吸收巖石體內(nèi)的微量無素繁殖生長。巖耳宜作佳蔬食用,巖耳燉雞、巖耳肉絲湯均是土家人明目養(yǎng)神、嚴(yán)防衰老的超級補品,巖耳具有消炎、滋陰潤肺、補血補鐵的功效。
杜仲茶
杜仲茶是采摘杜仲樹的嫩葉,經(jīng)傳統(tǒng)的茶葉加工方法制作而成的健康飲品,品味微苦而回甜上口,常飲有益健康,睡前喝一杯特好,保健價值極高。飲用方法:把2-3克杜仲茶放入杯中,澆上開水,悶蓋3分鐘,打開蓋,即成香甜的美味飲品。夏天請冷卻后飲用,需要快睡時,請加大飲品濃度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與一脈相連的索溪峪、天子山、楊家界三大自然保護區(qū)組成武陵源,是張家界的核心景區(qū)。武陵源地處武陵山脈中段;武陵山脈則橫亙湖南、湖北、貴州、四川等省。唐詩人王維曾有詩云:“居人共住武陵源,還以物外起田園!1984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視察此地時將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大風(fēng)景區(qū)命名為“武陵源”。1988年成立大庸(現(xiàn)更名張家界)地級市時,特設(shè)武陵源縣級行政區(qū),方圓369平方公里。
武陵源境內(nèi)巖溶地貌發(fā)達,石英砂巖峰林峽殼地貌發(fā)育更為世界罕見。1988年10月,國務(wù)院公布武陵源為國家級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1992年12月7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批準(zhǔn)將武陵源作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國內(nèi)外專家學(xué)者贊譽武陵源是“大自然的迷宮”和不可思議的“地球紀(jì)念物”。《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lián)盟技術(shù)評價報告》中指出:“武陵源在風(fēng)景上可以和美國西部的幾個國家森林公園及紀(jì)念物相比。武陵源具有不可否認的自然美。因她擁有壯麗而參差不齊的石峰、郁郁蔥蔥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
2004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zhì)公園。地質(zhì)公園包容了砂石山峰林、方山臺寨、天橋石門、障谷溝壑、巖溶峽谷、巖溶洞穴、泉水瀑布、溪流湖泊和沉積、構(gòu)造、地層剖面、石生物化石等豐富多彩的地質(zhì)遺跡。其千姿百態(tài),變幻莫測的地貌景觀,包存幾乎沒被擾動的原始自然狀態(tài)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生態(tài)系統(tǒng)。
張家界市自開發(fā)以來,已基本形成水運、陸路、航空三位一體的交通網(wǎng)絡(luò),進出十分便捷。程控、微波通信隨時可直撥世界各地。風(fēng)景區(qū)有配套的黃獅寨索道、天子山索道、百龍?zhí)焯、觀光小火車、索溪水庫及其水上娛樂中心、民俗文化村、購物中心等服務(wù)項目正抓緊籌建和施工。
流水侵蝕地貌
在市域另一個突出的表現(xiàn)是由于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來不及將河流拓寬,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峽谷。河的谷底極竄成線形,兩壁陡峻,灘多水急。張家界市澧水源頭、婁水上游、茅巖河段,就是這種河谷地貌。
喀斯特地貌
近年來學(xué)術(shù)界也稱巖溶地貌,也是張家界地貌的另一突出的特點。約占全市面積百分之四十左右,且種類,不論地表、地干,其堆積物均發(fā)育齊全,是我國湘西北喀斯特地形發(fā)育地區(qū)的一個組成部分。桑植縣、慈利縣大部,武陵源區(qū)、永定區(qū)東南部是這一地形發(fā)育的地區(qū)。地表喀斯特地形的溶溝、溶槽、石芽、干谷、石丘、石陵市內(nèi)各地可見,唯石林在市區(qū)少見,在天門山風(fēng)景區(qū)能見到一些單個石柱,但很少成林。湘西北地區(qū)只有在自治州花垣縣小排吾一地,有一片石林,俗稱“石欄柵”,頗引人注意,也吸引了不少游人學(xué)者觀光考察。
地下喀斯特溶洞、喀斯特堆積物形態(tài)。在張家界,更是堪稱一絕。其溶洞規(guī)模,桑植縣的九天洞能列入世界洞穴學(xué)會會員洞,也真不愧為亞洲地一洞的響亮稱號,可見不是一般。九天洞和位于武陵源區(qū)的黃龍洞,是張家界地下喀斯特地形的代表。它們集溶洞、溶洞河、暗河、落水洞、漏斗為一體。其洞內(nèi)喀斯特堆積物,石鐘乳、石筍、石柱更是千姿百態(tài),變化萬千,可以說,想什么,像什么,極大地拓展了游人想象的空間,往往使人很難找到恰當(dāng)?shù)脑~匯和語言來贊美她。
張家界市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武陵山脈自貴州云霧山分支入張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來鳳龍山入市轄桑植縣歷山,桂英山,青龍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紅溪山,朝天山,青巖山,茅花界。南支行于澧水,沅水之間,有七星山,崇山,天門山,延入慈利縣的大龍山,天合山。三支均到東到洞庭湖沖積平原而消失。
張家界市境內(nèi)山巒重疊,地表起伏很大,最高點海拔1890.4米,最低點海拔75米。張家界,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張家界的山大多是拔地而起山,山上峰峻石奇,或玲瓏秀麗,或崢嶸可怖,或平展如臺,或勁瘦似劍。張家界,既有千姿百態(tài)的巖溶地貌奇觀,又有舉世罕見的砂巖峰林異景。
武陵山脈
盤踞湖南的西北角,屬云貴高原云霧山的東延部分,山系呈北東向延伸,弧頂突向北西,新華夏構(gòu)造帶之隆起,海拔在1000米左右,峰頂保持著一定平坦面,山體形態(tài)呈現(xiàn)出頂平,坡陡,谷深的特點,最高峰壺瓶山海拔2098.7米。武陵山脈山原土地地貌發(fā)育自關(guān)向南分為3支。北支:分布于湘、川、鄂邊境的八面山、八大公山、青龍山、東山峰、壺瓶山;中支:沿澧水干流北側(cè),有天星山、紅星山、朝天山、張家界、白云山等;南支,從貴州省境延伸過來,進入湖南省有臘爾山、羊峰山、天門山、大龍山、六臺山等,為武陵山脈的主脈,是澧水與沅水的分水嶺。上述三支山脈均消失于洞庭湖平原。武陵山脈縱貫湖南省西部,成為東西交通的屏障,但局部地段有較低的山隘、如洞口等地,構(gòu)成東西交通的通道。
天門山
天門山古稱云夢山,又名玉屏山。坐落在張家界市區(qū)以南10公里處。公元263年,因山壁
張家界天門山崩塌而使山體上部洞開一門,南北相通。三國時吳王孫休以為吉祥,賜名“天門山”。天門洞,位于海拔1260多米的絕壁之上,門洞高131.5米,寬57米,深60余米。據(jù)地質(zhì)專家考證,門洞中央系東西巖層向斜的交匯處,因擠壓而導(dǎo)致巖石破碎崩塌,最終于263年形成門洞。天門山海拔1517.9米,因與山下市區(qū)相對高差達1300多米,故尤顯偉岸挺拔,其天際線之美,堪為山的典型。
天子山
天子山位于武陵源境內(nèi)北部,它東自深圳閣起,西至將軍巖止,綿延近40公里。南邊張家界,東南與索溪峪相接,屬開展陵源三大景區(qū)之一。天子山面積67平方公里,最高點昆峰海拔1262米,最低占領(lǐng)泗南峪海拔534米,天子山地處開展陵源腹地,地勢高,四面都可觀景,具有授視線長,畫面寬闊,景層豐富等特點有人評價:"誰人識源",她峰多、峰高、峰剞,真是峰外有峰,峰中有峰。天子山素有"云霧、月霞百、日、冬雪四大剞觀。
楊家界
楊家界地處張家界市以西,北鄰天子山,西抵袁家界,離張家界森林公園只有十公里,屬武陵源中湖鄉(xiāng)管。海拔1000多米,險特、雄奇的懸崖陡壁,屬張家界四大核心旅游景點之一,其中烏龍寨、空中走廊、三道鬼門關(guān)、土匪窩等景點已列入張家界經(jīng)典游覽線路。
八大公山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qū)距桑植縣城85公里,雄踞武陵山脈北端,澧水源頭,其主峰斗篷山海拔1890米,為武陵山之巔,景區(qū)由斗篷山、杉木界、天平山五大林區(qū)組成,總面積4.49萬公頃,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是中國長江南部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原始森林。
袁家界
袁家界位于杉刀溝北麓,地處張家界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核心,海拔1000余米,四周陡壁懸崖,矗立在武陵山區(qū)之中,恰似乎地突起高臺。是以石英巖為主構(gòu)成的一座巨大而較平緩的山岳。
黃石寨
黃石寨亦名黃獅寨,原名黃絲寨,黃氏寨。因古有一道人名叫黃石公在此隱居而得名,是張家界旅游區(qū)的精華,向來有"不登黃獅寨,枉到張家界"之說。它海拔1200多米,由諸多的懸崖峭壁共同托起而形成的一塊南高北低的臺地,面積16.5公頃。其主要景點有:天書寶匣、定海神針、南天一柱、金海探龜?shù),是張家界美景最集中的地方,同時也是張家界最大的凌空觀景臺。
金鞭溪
金鞭溪是天然形成的一條美麗的溪流,因金鞭巖而得名。溪水彎彎曲曲自西向東流去,即使久旱,也不會斷流。走近金鞭溪,滿目青翠,連衣服都映成了淡淡的綠色。流水潺潺,伴著聲聲鳥語,走著走著,忽然感到一陣清涼,才覺察有微風(fēng)習(xí)習(xí)吹過,陣陣襲來的芬芳使你不由得駐足細細品味。清澈見底、纖塵不染的碧水中,魚兒歡快地游動,紅、綠、白各色卵石在水中閃亮。陽光透過林隙在水面灑落斑駁的影子,給人一種大自然安謐靜美的享受。
金鞭溪因流經(jīng)金鞭巖而得名,全長5700米,穿行於絕壁奇峰之間,溪谷有繁茂的植被,溪水四季清澈,被稱為“山水畫廊”、“人間仙境”。有詩贊曰:“清清流水青青山,山如畫屏人如仙,仙人若在畫中走,一步一望一重天”。途中你會看到點歌臺,那里有土家姑娘時刻準(zhǔn)備為游人唱民族歌曲,只要付十元錢她們就會為你引吭高歌,當(dāng)然,如果你不想花這個錢,也可以在一邊聽聽別人點的歌,聽完后走人。
十里畫廊
金鞭溪金鞭溪沿線是武陵源風(fēng)景最美的地界,從張家界森林公園門口進入后,往前步行300米左右就是金鞭溪的入口,全溪長5.7公里,穿行在峰巒幽谷云間,溪水明凈,跌宕多姿,小魚游弋其中,溪畔花草鮮美,鳥鳴鶯啼,人沿清溪行,勝似畫中游。
金鞭溪穿行于深壑幽谷之間,溪的兩邊千峰聳立,高入云天,樹木繁茂,濃蔭蔽日,這兒溪水潺潺、琉璃飛瀑,奇花異草與珍禽異獸同生共榮,構(gòu)成極為秀麗、清幽、自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被稱為“世界最美的峽谷”,“最富有詩意的溪流”。
生物資源
張家界是生物資源的寶庫,區(qū)內(nèi)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屬850種,脊椎動物146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植物56種,國家級保護動物40種。珍奇樹種有銀杏、珙桐、紅豆杉、櫻花等;名貴藥材有靈芝、天麻、何首烏、杜仲等;珍稀動物有娃娃魚、獨角獸、蘇門羚、華南虎、云豹、獼猴、靈貓等。
森林資源
張家界市森林資源豐富,全市有林業(yè)用地面積1012畝,占71%。森林覆蓋率達64.61%,名列全省第一。城市實施了“美化、亮化、凈化”工程,人均擁有綠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態(tài)旅游區(qū)、國際度假區(qū)。
風(fēng)土人情
哭嫁
土家姑娘的結(jié)婚喜慶之日是用哭聲迎來的。新娘在結(jié)婚前半個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土家人還把能夠唱哭嫁歌,作為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biāo)志?藜薷栌小翱薷改浮、“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頭”、“哭戴花”、“哭辭爹離娘”、“哭辭祖宗”、“哭上轎”等等。哭嫁,源于婦女婚姻之不自由,她們用哭嫁的歌聲,來控訴罪惡的婚姻制度。今天,婚姻自由了。土家族姑娘在結(jié)婚時也還要哭嫁,但現(xiàn)在的哭嫁僅是一種儀式罷了。
哭嫁歌
《哭嫁歌》,是土家族的習(xí)俗民歌。姑娘在出嫁前一個月里,要唱《哭嫁歌》,用歌聲來訴說土家族婦女在封建買辦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運和對自己親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按照習(xí)俗,姑娘要哭唱七天到半月,最多的要哭唱一個月,直到姑娘的聲音哭嘶啞為止。
《哭嫁歌》的哭唱形式程序則根據(jù)出嫁的進程來劃分的,分為:“一人哭唱”和“兩人哭唱”兩種,“一人哭唱”即姑娘哭泣訴自己的命運、哭唱祖宗、父母的養(yǎng)育恩情、兄嫂姐妹的情誼、以及哭訴封建婚姻和媒人的可惡可恨的欺騙行徑等。如“哭父”:
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為我苦費心,爹的恩情說不盡,提起話頭言難盡。一怕我們受饑餓,二怕我們生疾。蝗麓┐鞅热顺,披星戴月費苦心。四怕我們無文化,送進學(xué)堂把書念,把你女兒養(yǎng)成人,花錢費米恩情深。
一尺五寸把女盤,只差拿來口中銜;艱苦歲月費時日,挨凍受餓費心腸!女兒錯為菜子命,枉自父母費苦心;我今離別父母去,內(nèi)心難過淚淋淋!為女不得孝雙親,難把父母到終身;水里點燈燈不明,空來世間枉為人!
還骨種
土家族實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有姑舅表婚和填房婚之俗。姑舅表婚,又稱“還骨種”,在土家族中比較普遍,有“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之說。
填房婚
填房婚,是指兄亡收嫂、弟亡圓房之俗,這是一種強迫婚姻,建國后被強令禁止。
同姓婚規(guī)
土家族在同姓為婚的問題上十分謹慎,僅限于同姓不同宗或五服以外的通婚,五服以內(nèi)通婚為大逆。事實上,到現(xiàn)在為止,即使是符合土家婚規(guī)的同姓婚姻,也還是不能為大多數(shù)土家人認同。
土家族歷史上的婚姻是比較自由的,男女雙方經(jīng)過自由戀愛,征得雙方父母同意,即可結(jié)為夫妻。在恩施石窯、大山頂?shù)鹊,有“女兒會”的?xí)俗,即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過“女兒會”,自由戀愛,結(jié)為終身伴侶。改土歸流后,土家族被迫實行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包辦婚姻,清乾隆《鶴峰縣志》載:“至于選婿,由祖父母、父母主持,不必問女子愿否。如女子無恥,口稱不愿,不妨依法決罰,一與聘定,終身莫改!
趕年
土家族團聚過年有其獨特的習(xí)俗:若臘月大則二十九過年:臘月小則二十八過年。土家人把提前一天過年稱之為“趕年”。
命字
命字:俗稱取號,男子多用朱漆金字木匾迎親,迎親前一日,親友鳴鼓奏樂將木匾送至新郎家中。父親率新郎拜領(lǐng),謂之拜號匾,拜畢將匾懸掛于堂壁,謂升號匾。升號匾要三吹三打,鳴炮奏樂。鳴炮后,設(shè)筵堂中,挑童子九人加新郎共十人,叫做“陪十兄弟”,并且稱十人中新郎為“狀元郎”。
九子鞭
九子鞭又叫“天神鞭”,流行于漢、白、土家各族民間,尤以白族人民最為喜愛,他們把幸福、吉祥寄托于神靈,為取悅神佑,伐深山紫竹,竹頂開孔,內(nèi)置九枚銅錢,鞭長約1米到1.5米左右,大小以本人手握為適,飾以花穗赤綢,紫里帶紅,十分醒目。打九子鞭既可獨舞,又可群舞,少則一人,多則上百。表演者手握鞭桿,伴著嗩吶不停舞動。方法有單手拍,雙手舞花,盤繞。時而在腳外側(cè)或內(nèi)側(cè)拍打,時而又在肩上臂上輕敲,動作優(yōu)美而粗獷。鞭桿舞動,古錢相擦,發(fā)出的響音富有韻律節(jié)奏,頗為動聽。動作有“天女散花”、“姊妹相會”、“雪花蓋頂”、“攔門左右”、“螃蟹夾草”等。
土家祭祀
土家人祭土地神,是為了祈求作為一方之主的土地神保佑五谷豐登和六畜興旺,也保佑一村人平安、驅(qū)邪護村。土家人對土地神十分虔敬,凡土家族地區(qū)每村每寨都有一個或多個土地廟,隨處可見。土地廟形式多種,有用大理石精心搭建的,也有用四塊粗毛板搭建的簡易廟或依山洞巖屋而建的土地廟。
高花燈
高花燈是流行于永定沅古坪一帶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時,十二人至十四人不等。配有鑼、鈸、嗩吶、鼓等樂器。每人手中拿一盞紙扎燈籠,內(nèi)點蠟燭兩根,頂扎一木偶像,用五色紙剪成戲文故事如“八仙”、“瓦崗寨”,“梁山英雄”之類。高花燈表演有一套程式,要求東起西落,進一個“半邊月”,出一“月團圓”,舞個“太極圖”。亦可進民房表演,叫“愿燈”,多為祝福、還愿或為某家喜事湊趣。打吆喝、打口哨則只能到戶外表演,叫“眾燈”,是讓大家看的。
擺手舞
擺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響的大型舞蹈,帶有濃烈的祭祀色彩。歌隨舞而生,舞隨歌得名。擺手舞又名“社巴”,整個活動以祭典舞蹈、唱歌等為表演形式,以講述人類起源,民族遷徙,英雄事跡為內(nèi)容。祭禮儀式畢,由“梯瑪”或掌壇師帶領(lǐng)眾人,進擺手堂或擺手坪跳擺手舞,唱擺手歌。土人作戰(zhàn)前跳此舞以助長士氣。擺手舞分單擺、雙擺、大擺手、小擺手數(shù)種。跳擺手舞擊大鼓、鳴大鑼,氣勢宏渾壯闊,動人心魄。舞蹈時雙手呈同邊擺動,踢腳擺手,翩躚進退,成雙成對,意境生動。擺手舞不僅是民間一種娛樂和健身性質(zhì)的體育活動,亦是舞臺上獨樹一幟的藝術(shù)奇葩,正是“擺手堂前艷會多,攜手聯(lián)袂緩行歌。鼓鑼聲雜喃喃語,裊裊余音嗬囈嗬。”
三棒鼓
三棒鼓,唐代稱三仗鼓,約于明代傳入本境,并逐漸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shù)形式。每年春節(jié),藝人們結(jié)伴走村串寨拜年,表演對象不分貧富,戶戶必到。如遇貧寒之家,表演者將別家贈送的禮品相送,意在人人過節(jié)歡喜。充分體現(xiàn)出土家人熱情好客,心地善良的民族性格。對加強民族間團結(jié)有一定的作用。三棒鼓通常由三至五人組成,一人擊鼓唱詞,一人鑼鼓配樂,一人;ò簟;ò羧,長一尺,舞者左右各執(zhí)一根,將另一根拋在空中,左右開弓,擊打空中花棒使之不落地。也有以刀代棒,以五刀代三棒的技藝。鋼刀在空中歡跳,銀光閃閃,左右穿梭。技藝高強者,突然把刀拋得極高,來一個騰空飛腳,轉(zhuǎn)身外擺,繼續(xù)接刀上拋,令人眼花繚亂,不禁稱絕。打三棒鼓,通常有“鬧春耕”、“收割打場”、“慶豐收”、“拜年節(jié)”四套,分“鯉魚跳龍門”、“玉女穿梭”、“板巖漂灘”等項目。打三棒鼓技巧性強,表演時需高度集中,用力適當(dāng),貫通一氣,并與演唱者默契配合。
六月六
“六月六”是人們?yōu)榱思o(jì)念明朝土家英雄覃垕王遇難而舉行的祭奠活動。
這一天的上午,成千上萬的土家兒女身著節(jié)日的盛裝、分別組成不同形式的祭奠。
趕尸
趕尸是傳說中可以驅(qū)動尸體行走的法術(shù)。屬于苗族蠱術(shù)的一種,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蠱有黑巫術(shù)和白巫術(shù)之分,趕尸屬于白巫術(shù)。
趕尸的人是一個身穿道袍的法師,無論尸體數(shù)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趕。法師不在尸后,而在尸前帶路,不打燈籠,手中搖著一個攝魂鈴,一面走一面敲鑼,使夜行人避開,有狗的人家把狗關(guān)起來。尸體在一個以上時,即用草繩把他們聯(lián)系起來,每隔六七尺一個。夜里行走時,尸體都帶著高筒氈帽,額上壓著幾張畫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路上有“死尸客店”,這種神秘莫測的“死尸客店”,只住死尸和趕尸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門一年到頭都開著。因為兩扇大門板后面,是尸體停歇之處。趕尸匠趕著尸體,天亮前就達到“死尸店”,夜晚悄然離去。尸體都在門板后面整齊地倚墻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里停上幾天幾夜。
其它
土家族在改土歸流前,有“背婚”之俗,即新娘由其親屬背負到男方;改土歸流以后,新娘由其親屬背到大門,然后坐轎或步行。無論坐轎或步行,都要穿露水衣。土家族迎親時的攔門禮獨具特色。土家族青年男女結(jié)婚時,男女雙方各請一位能說會道的人當(dāng)總管,男方總管(也稱路督管)率領(lǐng)迎親隊伍到女方迎親,女方要在大門外擺一張桌子,雙方總管對歌或?qū)Π。如果男方總管唱嬴了或講嬴了,就把桌子搬開,讓他進大門;如果男方總管唱輸了或講輸了,則要從桌子下面爬過去。
土家族新郎、新娘拜堂以后,雙方要同奔洞房,搶坐新床,俗稱“奪床”。其坐床習(xí)慣通常是男左女右,以床的中線為界。有心計的新娘,常搶坐在床的中線上,以象征未來在家庭中地位。新郎亦不甘示弱,盡量把新娘擠到線外,彼此互不相讓,直到新郎把新娘的蓋頭揭開后,新娘嫣然而笑,奪床就此結(jié)束,然后夫妻共飲交杯酒。土家族青年男女婚后三日回娘家,俗稱“回門”,一般當(dāng)日返回。
張家界四奇:聲、月、影、光
奇聲:在張家界的神堂灣旅游,你會發(fā)現(xiàn)灣內(nèi)深不見底,神秘莫測。更令人驚奇的是,只要人走近灣邊,耳際便會隱隱約約響起敲鑼擊鼓、人喊馬嘶的聲音,似有千軍萬馬正在鏖戰(zhàn)。
奇月:每逢春夏季的農(nóng)歷月中,久雨初晴的晚上八九點鐘,在天子山月亮埡看到的圓月是紅色的,就像早晨初升的太陽,血紅血紅,發(fā)出紅色的光環(huán),把賀龍公園、石家檐、神堂灣一帶照得通紅,這種現(xiàn)象可持續(xù)一個多小時。
奇影:如果你沿金鞭溪源上游覽,在秋高氣爽、晴空萬里時,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你的影子會由一變二、由二變?nèi),人動影隨,任你前進后退,左跑右竄,跟隨你的始終是三個影。
奇光:茫茫西海是一個奇特的石林世界,石峰數(shù)以千計。在神堂灣與賀龍公園之間,有一根高達200米的石柱,石柱頂部的兩個石峰之間嵌著一塊小石頭。這塊神奇的石頭和石峰每年發(fā)一次光,亮光就像燒電焊那樣,火花四射,光芒可照亮神堂灣一帶。
張家界的十大絕景
1.神鷹護鞭
2.御筆峰
3.采藥老人
4.仙女散花
5.將軍巖
6.天下第一橋
7.西海石林
8.神兵列隊
9.仙女照鏡(寶峰湖景區(qū))
10.定海神針(黃龍洞景區(qū))
紅色旅游
賀龍故居賀龍紀(jì)念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紀(jì)念館
魅力湘西大劇院
張家界魅力湘西大劇院創(chuàng)立于2001年,歷經(jīng)七年的發(fā)展,已成為全國著名旅游文化演出實體,湘西民族特色鮮明,在大陸、港澳臺等華人地區(qū),乃至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地都享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能容納1080人的演藝場——魅力湘西大劇院,座落于風(fēng)景秀美、奇峰聳立的張家界武陵源風(fēng)景名勝區(qū)內(nèi),古樸典雅,民族風(fēng)味濃厚,與周邊自然景觀相得益彰。
張家界土特產(chǎn)
蕨粉
采用山間野生蕨提煉加工而成,具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富含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及鈣、鐵、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侗静菥V目》記載:蕨具有降脂減肥、美容美顏、健脾胃、增強機體免疫等功效。蕨粉對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具有食補食療雙重功效。
葛根粉
葛根粉由葛的根部制作而成,葛屬豆科多年生藤植物,生于深山叢林。葛根粉具有清熱解毒、祛火醒酒、健脾防暑等用處。食用方法:取蕨粉25克左右,先用少許涼開水均勻溶解,再沖入沸水快速攪拌成水晶膠狀(或直接置于鍋中加熱),再依個人口味加入白糖、食鹽等即可食用。
巖耳
巖耳生在張家界海拔一千米以上的石英砂巖峭壁之上,靠吸收巖石體內(nèi)的微量無素繁殖生長。巖耳宜作佳蔬食用,巖耳燉雞、巖耳肉絲湯均是土家人明目養(yǎng)神、嚴(yán)防衰老的超級補品,巖耳具有消炎、滋陰潤肺、補血補鐵的功效。
杜仲茶
杜仲茶是采摘杜仲樹的嫩葉,經(jīng)傳統(tǒng)的茶葉加工方法制作而成的健康飲品,品味微苦而回甜上口,常飲有益健康,睡前喝一杯特好,保健價值極高。飲用方法:把2-3克杜仲茶放入杯中,澆上開水,悶蓋3分鐘,打開蓋,即成香甜的美味飲品。夏天請冷卻后飲用,需要快睡時,請加大飲品濃度
相關(guān)文章
網(wǎng)友評論
聯(lián)系方式:
|